路遙生前好友評電視劇《人生之路》 昔日經(jīng)典釋放出嶄新時代價值
作者:張倫
電視劇《人生之路》開播了,這使我回憶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陜西省甘泉縣和路遙在一起的往事。《人生》小說是路遙1981年在陜西省甘泉縣政府招待所寫成的。八十年代初我任職中共甘泉縣委辦公室主任兼團縣委書記,我在甘泉縣招待所經(jīng)常見到路遙、與路遙交流思想。
當代作家路遙被譽為“陜北的光榮,時代的驕傲”,在他的成長歷程中,陜北的三個地方對他至關重要:榆林市清澗縣,是他的出生地;延安市延川縣,是他的成長地;延安市甘泉縣,是他的創(chuàng)作福地。對于甘泉縣,路遙情有獨鐘,稱它為“親切的小縣城”,并充滿深情地寫道:“這是一塊永遠不會忘記的土地,一條永遠留在心間的小路。以后我每次北上路過甘泉,總要透過車窗深情地瞭望這個地方,胸口不由得一陣陣發(fā)熱。”從20 世紀7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初期,路遙多次來到甘泉采風和創(chuàng)作,其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都是在甘泉縣城完成。路遙曾多次表示,甘泉是他創(chuàng)作的“風水寶地”,這里銘刻著他“一生中度過的美好的日子”。陜北的胸懷是博大的,她就好像一位貧窮而又乳汁豐富的母親,無論怎樣幼弱的芽兒漂泊到她的懷里,她都會以無限熱誠的愛接納它,隨著幼芽的長大、成熟,就會遠離陜北,飄向全世界,但是母親卻永不知抱怨,這就是陜北,就是陜北大地,就是陜北靈魂!路遙作為陜北大地走出去的忠實兒子,他的靈魂和生命化成的全部創(chuàng)作,已經(jīng)與生養(yǎng)他的親愛的黃土地融為一體,并將永世長存。
去年八月,閆愛華先生帶隊在路遙家鄉(xiāng)清澗拍攝劇版《人生》時,我曾去劇組探望,欣喜于他們在用路遙之精神,續(xù)寫人生之華章。近日又有幸先睹為快,回想當年路遙寫作人生時,我還是風華正茂,如今我鬢發(fā)蒼然,但這部《人生之路》,卻讓我在咀嚼品味間,仿佛是曾經(jīng)之我和今日之我在圍爐歡談,也許這就是對路遙先生最好的懷念吧。一念至此,披衣秉燭,寫下這篇小文,與同我一樣懷念路遙喜愛這部《人生之路》的讀者分享一點我的感受。
電視劇《人生之路》取材于路遙名作《人生》,在青年
原著《人生》關于“抉擇與命運”的深剖曾叩問幾代讀者。該作是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路遙于1982年刊發(fā)在《收獲》雜志上的中篇小說,一經(jīng)問世即引發(fā)了全國范圍內的大討論,后來更是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可以說這本書影響了一代人的青春,也使得高加林成為19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學形象之一。高加林在人生拐角處的幾番命運抉擇,展現(xiàn)出八十年代鄉(xiāng)村青年的掙扎與希冀、渴求與奮斗。
而電視劇《人生之路》的創(chuàng)作初心,正是試圖通過對高加林和
小說《人生》的經(jīng)典故事實際由過去的“時代”親筆寫就,電視劇《人生之路》則是后來的“時代”對這一敘事的煥新。原著中高加林的命運波折有著鮮明的年代特色,但高加林的奮斗與掙扎,確是每個時代青春夢想的共同注解。劇集將敘事時空向八十年代之后延展,城市與農(nóng)村的地理隔閡不斷衰減,文明與落后的文化鴻溝漸漸彌合,隨時代變遷高加林的人生場域不斷擴展,時代潮流的滾滾向前與高加林的文學理想產(chǎn)生共振,于是二者相互成就。高加林之外,劉巧珍、
概言之,電視劇《人生之路》脫胎于嚴肅文學,展現(xiàn)作品的深度與廣度,“人生的路很長,要緊之處只有幾步” 的人生啟示聲音嘹亮,昔日的經(jīng)典釋放出嶄新的時代價值與社會意義,為今后文學作品的影視劇改編提供了優(yōu)質的范本。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