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博士音樂會以古曲為媒 彰顯文化自信
1月8日晚,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座無虛席,來自全院的在校師生、社會各界的人士、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及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馬秋華教授,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到場,共同見證了中國音樂學院聲樂表演博士黃茜“觀自在——黃茜博士古曲專場獨唱音樂會”的圓滿舉行。作為一位年輕的聲樂表演博士,黃茜不僅打造了一場中國經(jīng)典古曲詩詞的音樂盛宴,更彰顯了自己對中國聲樂的赤誠之情,及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多元化詮釋古曲獨特魅力 用歌聲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整場音樂會由著名主持人譚江海擔任,以上半場純古曲,下半場古詩詞的編排設計,共囊括了《胡笳十八拍》《陽關三疊》《鳳求凰》《端午離騷》《聲聲慢》《幽蘭操》《女德》等14首作品。黃茜用她美妙的歌聲、優(yōu)雅的氣質(zhì)、多元化的演繹、大氣的臺風,配合美輪美奐的舞美設計,帶著觀眾穿越時空,領略了傳統(tǒng)古曲古詩詞的獨特魅力。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雙簧形式演唱、戲劇沖突極強的《胡笳十八拍》,還是看似很“怪”卻異常好聽的《陋室銘》;還是與著名青年舞蹈家、桃李杯金獎得主孫科大膽創(chuàng)新搭檔,融入舞蹈元素、意境唯美的《靜夜思》,以及極具文化深度、令人心生震撼的《女德》……這一首首曲目令音樂會現(xiàn)場全程掌聲不斷、高潮迭起,黃茜贏得了臺下全體觀眾的一致好評。
而音樂會結束黃茜在主持人的邀請下,現(xiàn)場談到:“我要感謝中國音樂學院對我的栽培,感謝我的恩師著名聲樂教育專家馬秋華教授激發(fā)了我對藝術更為熾烈的熱愛。作為一名中國聲樂的博士生,是希望自己的音樂會不再是停留在注重技巧,飆高音的階段,而是應該走向文化的深度廣度。體現(xiàn)信仰,體現(xiàn)人性的光輝。古曲能讓我體會到超然的感覺,般若般的智慧。我的這場古曲音樂會其實就是在唱民族的靈魂,唱不同時代的文化,所以我將我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同時這也是我攻讀博士第一場答卷,希望能夠得到各位評委老師的滿意。”作為新一代中國的音樂學者、聲樂博士,黃茜始終堅信只有把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音樂發(fā)揚光大,用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恪守文化自信和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宗旨,讓更多的聽眾享受高雅藝術和中國民族音樂魅力,才能讓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才能傳承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展示文化自信心。”
由心賦行開啟人生大格局 身體力行做中國聲樂的構建者
黃茜出生于音樂世家,祖父是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創(chuàng)作享譽世界二胡曲“江河水”“賽馬”的黃海懷先生,家庭的影響讓黃茜從小受到了良好的藝術熏陶。2005年,初中年紀的黃茜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開始了跌跌撞撞的求學生涯。一轉眼十余年過去了,黃茜也從一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學識與德行皆優(yōu)的青年女高音。有著豐富的舞臺實踐經(jīng)驗和扎實的學術理論基礎。在國內(nèi)核心期刊發(fā)表過多篇聲樂專業(yè)學術論文,并先后在全國各文化單位、藝術院校、大學舉辦學術講座,包括廈門大學、大理大學、贛南師范學院、湖北理工學院等,受到各界專家及音樂愛好者好評,并于2017年底與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zhèn)€人處女座專著:《采音觀月—找尋圓融、自在、靈動、美妙的音樂人生》。深入探討了關于她的導師馬秋華教授教學體系中的“四性”原則,即科學性、民族性、文化性和時尚性以及對中國聲樂的現(xiàn)階段進行詳細的闡述。對藝術的探求讓黃茜充實而飽滿,隨著閱歷的增長,眼界的開闊,理想日漸清晰,腳步更加堅定。
在黃茜三年的博士生涯中,她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德藝水準,也在不斷的舞臺實踐中明確了自己音樂道路的規(guī)劃和使命感。對于無數(shù)歌者趨之若鶩的華麗舞臺,黃茜甚至更享受去采風學習,去完成自己的新書《采音觀樂》,因為這就是她對于藝術和人生的態(tài)度。誠如唱古曲一樣,黃茜表示唱古曲會讓自己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要學會慢下來,學會由心賦行,讓自己變的很純粹,“只有純粹,音樂才會變得好聽。”這也是黃茜為什么將這場音樂會取名為“觀自在”的原因,黃茜說,“我每天早上讀的《心經(jīng)》前三個字就是‘觀自在’,這是我追求一生的態(tài)度,其實我們要有大格局,不能太拘泥于個人。演唱中國古曲,最終呈現(xiàn)的是文化,也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這不僅是一個“從內(nèi)到外”的過程,更能產(chǎn)生“從外到內(nèi)”的反饋。”
正是帶著這樣的態(tài)度,黃茜堅持自己不僅要做中國聲樂的實踐者,更應該成為中國聲樂的探究者和中國聲樂理論體系的構建者。不僅要唱歌,更要為民族聲樂在國際上的傳播和話語權去做努力。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黃茜必將會不負眾望,不僅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作品,也會為中國民族聲樂走出去做出自己卓越的成績!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