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張曼玲原型是誰 重現60年代造林人的風采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這部劇是根據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批大學生去塞罕壩植樹造林為原型進行改編的故事,其中人物
劇中角色張曼玲由張思樂 扮演,是以現實中“六女上壩”故事里的陳彥嫻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
據悉,該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總編劇郭靖宇、楊勇就多次與老一代塞罕壩造林人交流,了解當時造林的情況,反復研究、潤色劇本,只求講好塞罕壩的故事?!蹲蠲赖那啻骸穭∏榕臄z歷時162天,跨越秋、冬、春三個季節(jié),為還原六十年代塞罕壩高原荒漠的惡劣環(huán)境,劇組深入內蒙烏丹玉龍沙漠實地拍攝,雪地等各種鏡頭也都是取的實景,演員們也都很敬業(yè),為這部戲沒少受罪。
最美的青春劇照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著名電視人郭靖宇說,他父親曾在承德農校工作,父親的很多同學和學生都成為第一批塞罕壩人。小時候,郭靖宇就去過塞罕壩。“那時家里生活困難,冬天有壩上的叔叔送來一個羊肚包,家里就能過個好年。”他說。2015年冬,作為土生土長的承德文藝工作者,郭靖宇被當地領導感動,受命和編劇楊勇一起完成劇本,他還擔任了該劇監(jiān)制。
塞罕壩林場的歷史故事
這部劇對應的歷史是1962年的塞罕壩,經過塞罕壩人五十五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高寒區(qū)建造了萬畝林場,也是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壩林場初期環(huán)境十分惡劣,可造林人為了改變這一切,頑強生活,披星戴月植樹造林,建立了生機勃勃的塞罕壩。
1977年一場雨凇襲擊林場,有五十多萬畝的森林受災,面對這種突發(fā)狀況,工人們傷心過后自救,1980年塞罕壩又遇到大旱災,連續(xù)三個多月都沒有雨水,干燥的天氣導致十多萬畝良田旱死,但這兩次災害并沒有打垮造林人,他們重整旗鼓將有生命的樹苗種在這荒原上,經過工人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綠洲林海,這是多么偉大的事跡。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